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盐业的祖师
作者:佚名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点击数17974  更新时间:2017/7/21 16:38:30  文章录入:admin  责任编辑:admin

俗话说,开门七件事,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,盐也是人类生活中不能离开的东西,它同时又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。明代宋应星在《天工开物》第五卷《作咸》中说:“口之与味也,辛酸甘苦,经年绝一无恙。独食盐,禁戒旬日,则缚鸡,倦怠恹然。岂非'天一生
水’,而此味为人生生气之源哉?”他由人一日也离不开盐,推想到人类的来源是否同水和盐有直接关系?宋应星的推测使我们想到,我们的祖先何时发现采盐、煮炼食盐的呢?

    
随着人类的诞生,我们的祖先便逐渐摸索到找寻食盐的方法了,而且盐在天地间,“巧生以待”人类。在《天工开物》中,宋应星将盐按产地分为海盐、池盐、井盐、土盐、崖盐、砂盐六种,还有两种盐很特殊,一是产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树叶盐与我国西北地区产于山石上的“光明盐”(即水晶盐)。当然主要的是海盐、井盐、池盐、土盐以及岩盐。中国的古代文献记载各地产盐的情况,像“东北曰幽州,其利鱼盐”(《周礼?职方》),“齐有渠展之盐,燕有辽东之煮”(《管子?轻重甲》)等。由于产盐的地区与方式不同,谁最早发现制盐,传说不一。据说号称盐业祖师神,多达30 多位。

    
《太平御览》卷八百六十五引《世本》:“宿沙氏作煮盐”。东汉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也说:“古者宿沙初作煮海为盐。”宿沙氏,一说是春秋时人,他是齐灵公的大臣,也就是《春秋左传》里提到的宿沙卫。但不少人反对这一说法,认为宿沙卫是宿沙氏的后人。据《文子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说苑》等书,宿沙氏是神农氏的一个部落名,其民曾叛其首领而归神农氏。罗苹在《路史后纪》卷四注中说:“《世本》、《唐韵》等言:夙(即宿)沙氏煮海为盐,以为炎帝之诸侯。今安邑东南十里有盐宗庙。”盐宗,就是盐祖或盐神。不管怎么说,宿沙氏是传说中较早的盐业始祖,他或他们一族有可能最先发明煮海出盐,所以宿沙氏也就被奉为盐业祖师神了。

    
在古代,江南的苏州、扬州一带,建有盐神庙,供奉的是管子。管子(?——前645),名夷吾,字仲,春秋时颖上(今属安徽)人。他辅佐齐桓公改革国政,大力发展渔盐业,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。盐业由国家管理并加以收税,是自齐国开始的,献策者就是这位管子,也许这就是他被祀盐神的缘故吧?除管子而外,在河南一带,供奉葛洪为盐神。葛洪(284——363)字稚川,号抱朴子。他是晋丹阳人。一生不慕荣利,专好养生修炼,著有《抱朴子》一书。葛洪被有的地方奉为盐业祖师,这是因为葛洪酷好炼丹。民间传说葛洪经七七四十九天,炼好了一粒仙丹,白灿灿、光闪闪,就是盐。葛洪本可自己服用,这时他看到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面黄肌瘦,就让这些人每人舔一口仙丹,结果个个红光满面。后来仙丹被太阳神与海龙王偷去,并将仙丹融化进海水里去了。经过艰苦的斗争,葛洪与太阳神、海龙王达成妥协,让老百姓用海水晒煮出食盐来。这个“仙话”是民间对葛洪何以奉为盐业祖师的一种解释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  
有的地方还供奉真武大帝、张天师为盐业祖师神。如《太平御览》卷三百九十九引《陵州图经》:“陵州盐井后汉仙者张道陵之所开凿。周回四丈,深五百四十尺。置灶煮盐,一分入官,二分入百姓家。井上有玉女庙,古老传云:比十二玉女曾与张道陵指地开井,遂奉以为神。”

     
四川自古以来是我国最重要的盐产地之一,关于盐业祖师的传说特别多。四川自流井盐区,供奉炎帝为行业神,这是因为炎帝是传说中的火神;在四川盐源县,盐井开于西汉。当地供奉的盐神是一位纳西族妇女,称为天井娘娘或开井娘娘。传说是她在放牧时看到白鹿、牛羊老爱到一处池水旁饮水,发现这里有座白盐井。盐井开发后,立庙祭祀这位妇女,奉为盐神娘娘;重庆巫溪的盐泉,传说是被一位姓袁猎人发现的:他追一只白鹿,见到山洞有泉水涌出,饮后知是盐泉,这眼泉命名“白鹿盐泉”或“白龙泉”。云南阿昌族流传着盐婆婆桑木姑米的传说,她死后头变为岩盐,身子变为盐水河。在云南西双版纳,传说克木人波达闷在磨歇河中捉鱼发现了盐泉。他被尊为“帝洼拉哥”即盐神。

    
这些传说说明盐是人民群众用血汗与智能发现、制造出来的。如今的盐类,不但是人民日常必需品,同时盐又是化工原料之一,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。在人民还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时,他们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。在人民已经掌握自己命运的今天,我们可以说,盐业的行业神灵就是人民自己!说到这里,想起了宋代诗人柳永的《煮海歌》:“煮海之民何所营?妇无蚕织夫无耕。衣食之源何寥落,牢盆煮就汝输征。年年春夏潮盈浦,潮退刮呢成岛屿。风干日曝盐味加,始灌潮波塯成卤。……”煮盐之民,就是这样世世代代如此艰苦地煮海为盐的。

   
柴米油盐酱醋茶,人类不能离开它。
   
人民才是行业神,盐开生命美丽花!

 



    
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